1.受眾規劃:
品牌本身調性結合「設計文創」、「傳統古早味美食」、「天然食材」之特性,再依據市場調查將投遞受眾分為3大方向,分別為:
(1) C端消費者:美食愛好者、家庭主婦、上班族、冷凍外送食品、美食議題關注者、小資租屋族、線上線下通路
→ 與眾多美食KOL合作,包含數位資產曝光、聯名限時組合,提升品牌知名度及潛在消費者擴圈
(2) B端:企業主企業送禮、餐飲業者
→ 主打企業送禮、餐飲合作案型
(3) 美業興趣:時尚服裝產業、文創愛好者、相關媒體通路
→ 與藝術家、設計師聯名推出限定包裝,主打主題性包裝、送禮市場
2. 素材製作:
針對投遞受眾性質規劃對應素材,其中:
(1) 合作聯名款以「品牌合作前台貼文」投廣,放大口碑效應
(2) 美業興趣相關受眾投遞具有設計感、形象感的素材,切合消費者喜好
(3) C端消費者怎以台灣市場接受度較高的廣告感素材投遞
(4) 針對多元切角規劃素材形式,如:短影片、限時動態素材、單圖、目錄型、輪播等廣告
3. 預算規劃:
(1) 初期像素累積階段,新客:舊客 = 7:3,新客做廣泛曝光,舊客則針對過去已累積像素、會員名單投遞再行銷案型
(2) 中後期新客獲取成本逐漸降低,漸進分成精縮型、更廣泛型的投廣預算;舊客回購品質提升,逐漸提升再行銷客的預算
4. 數位媒體布局:
(1) 常態 VS. 檔期投遞
– 常態以主推新品、電商強勢產品為主力投廣,並依據不同受眾輪廓做模型學習,幫助觸及最具導購力的精準流量
– 送禮檔期搭配活動素材,依市場需求提升之特性提升投廣預算,幫助刺激營業額最佳化
(2) 各品項投遞
– 分別投遞以下品項:雞胸肉、蔥鹽醬、貢菜、辣椒醬、禮盒組
(3) 依消費者週期投遞:
– 首波主動觸及並曝光、建立品牌度、增加消費者認知度,引起興趣
– 分層次溝通,低購買門檻導流款引進首次下單、進站互動、粉專貼文互動,同時累積像素學習
– 分層次溝通,針對具高購買潛力之消費者再行銷,完成高單價購買、後續回購率優化
(4) 依據投廣版位布局:
– 35歲以下消費者傾向IG渠道購買,並注意力主要集中Reels版位,針對該版位特性投遞適性素材,加強品牌心佔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