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AI 入門必讀!看懂 2025 Meta AI 10項更新亮點!
Meta AI 是 Meta 公司打造的一套人工智慧服務,目的是讓使用者在 Facebook、Instagram、Messenger 和 WhatsApp 等旗下平台輕鬆地搜尋資訊、生成內容,或享受娛樂。
它不像過去只能照本宣科的語音助理,而是進化成能夠即時理解你需求的智慧平台。

Meta AI 系統背後使用的是 Meta 自家訓練的大型語言模型 Llama 3 及 Llama 4,加強理解語意、產生內容、甚至分析圖像的能力,也就是說它不只能回覆問題,還可以分析上下文,也能理解圖片,更能記住你的偏好。
使用者不用特別學習該怎麼使用,只需要在 Meta 平台中的聊天介面(像是 IG、FB 私訊)中開啟新對話,像平常傳訊息一樣,或在群組中標記「@MetaAI」,就能開始互動。

Meta 在 2024 年年底還與 Ray-Ban 合作推出「Ray-Ban Meta 眼鏡」,同時能夠拍攝照片及影片、聆聽、通話等多項功能,使用者只要語音說出「Hey Meta」,就能即時啟動,體驗更自然的 AI 互動。

2025 年 4 月,Meta 更推出 Meta AI App,正式將 AI 助理從原先合併在平台中的功能,升級成一款獨立應用程式,導入「全雙工語音」技術,對話就像跟真人聊天一樣順暢,也支援 Android 和 iOS 雙平台 。
Meta 官方還強調新版本的設計願景之一,是希望 Meta AI 能成為有史以來「最個人化」的人工智慧助理體驗。
Meta AI 會記住你提供的資訊、聊天內容與互動脈絡,提供符合你習慣與需求的回應方式,讓它未來有潛力成為像 Siri 或 Alexa 一樣的日常智慧助理。
(一)AI Meta 工具
🔹 亮點 1:Meta AI 網頁版、行動 App

Meta AI 的網頁版與行動 App,是 Meta 公司在 2025 年正式推出的獨立平台,讓使用者可以不用先進入 Instagram、Messenger 或其他社群平台,主打隨時隨地都能單獨使用 Meta AI。
Meta AI 是以 Llama 4 模型為核心,可以提供對話、內容生成、圖片產生、摘要文件等多種功能。無論你是在手機還是電腦上,都能享受一致的 AI 體驗,而且操作介面簡單直覺,適合第一次接觸 AI 的使用者。
雖然 Meta AI 已在多個國家和地區開放,包括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英國、巴西、菲律賓、印度、南非等,不過,目前尚未在台灣和香港正式上線。
🔹 亮點 2:Ray-Ban Meta 智慧眼鏡

Ray-Ban Meta 智慧眼鏡是 Meta 與 Ray-Ban 母公司 EssilorLuxottica 合作推出的穿戴式裝置,把經典眼鏡外型和人工智慧功能結合,讓使用者能用最自然的方式跟 AI 互動。
外觀沿用 Ray-Ban 最受歡迎的鏡框設計,看起來就像一副時尚眼鏡,不會有太強烈的科技感,平常配戴也不突兀。
鏡架內建 12MP 超廣角相機、5 顆麥克風、開放式喇叭、觸控板和語音控制系統,支援拍照、錄影、聽音樂、打電話,也可以使用語音直接叫出 Meta AI 助理,像對朋友說話一樣操作。
目前這款智慧眼鏡已在美國、加拿大、英國與澳洲等地區正式上市,未來也預計會陸續擴展到其他市場。
🔹 亮點 3: Meta Quest

Meta Quest 是 Meta 推出的頭戴式裝置,專門用來體驗虛擬實境(VR)和混合實境(MR),主打「一體機」設計,也就是不需要接電腦、不用裝外部感測器,戴上就能直接使用。
在 Meta Quest 裡,Meta AI 扮演是智慧助理的角色,幫助用戶用更直覺的方式與設備互動。
包含三個主要功能:
1.系統互動工具
使用者可以用語音操控整個 Quest 系統,像是打開 App、調整設定、搜尋內容,不用手動點選,效率更高。
2.LLM 聊天機器人(LLM)
支援自然口語對話,你可以問問題、聊天,或取得即時資訊,像是天氣、新聞、知識類回答。
3.具有視覺功能的 Meta AI
在穿透模式下,你可以直接問 Meta AI 「我現在看到的是什麼?」,AI 會分析你眼前的畫面,幫你描述環境或物品。
目前 Meta Quest 3 已經在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等主要市場販售,Meta 也表示會陸續拓展支援地區。
🔹 亮點 4:Meta Llama 3 聊天機器人

Meta Llama 3 是 Meta 所開發的第三代大型語言模型(LLM),目前已成為 Meta AI 聊天機器人的核心技術。
Meta Llama 3 具備更強的語言理解與生成能力,讓 Meta AI 不只會對話,還能進行多輪溝通、即時查詢資訊,也能產出圖片內容,讓 AI 反應變得更靈活。
目前 Meta AI 聊天機器人已經整合進 Meta 旗下的平台,用戶只要在應用中呼叫 AI,就能利用自然語言方式互動,獲得 AI 的建議、資訊或娛樂內容,操作方式簡單直覺。

從性能來看,Meta 也公布實驗結果,表示 Llama 3 無論是 8B 輕量版還是 70B 高階版,在語言理解、邏輯推理和程式設計等任務上都有出色表現,明顯優於同級其他模型。
在多項評測中,還超越像是 Gmini 及 Claude 等主流大型語言模型,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
(二)AI Meta 技術
🤖 亮點 5:跨平台與互動整合
Meta AI 最大的技術特色之一,就是能跨平台整合使用,不需要額外切換 App。
所謂的「跨平台」,是指 Meta AI 可以在 Meta 品牌的應用程式中同步部署,讓你無論在哪一個平台使用,都能體驗一致的操作邏輯和互動方式。
使用者能以自然連貫的方式跟 AI 互動,像是在 IG 裡打開私訊就能馬上發問,或是在群組聊天中標記「@MetaAI」讓它加入對話。
🤖 亮點 6:AI 對話探索牆(Discover Feed)

AI 對話探索牆(Discover Feed) 是 Meta AI App 中的新功能,用來分享與 Meta AI 的對話內容,讓使用者可以看到別人問了什麼、AI 怎麼回答,從中找到靈感或學習指令方式。
用戶可以主動分享自己的對話內容,像是趣味提問、圖文生成或生活應用等,分享內容會以卡片形式呈現,類似社群動態牆。只有在使用者同意分享的情況下,內容才會對外公開。
讓 AI 對話不再只是個人工具,而是轉化為一種能被交流、參考、互動的內容形式,增加了社群互動感。
🤖 亮點 7:全雙工語音對話技術(Full-duplex)

傳統語音助理使用的是「半雙工」技術,也就是你說一句、它等你講完後再回應,對話流程像在對講機,一來一往,節奏比較慢。
Meta AI 則引入了全雙工語音對話技術(Full-duplex),讓雙方可以同時說話、不用輪流等待,就像真人聊天的方式一樣流暢,有錯誤也可以及時糾正,不必等待完整內容輸出。
全雙工技術升級讓語音互動不再卡頓,適合在回覆中途發問、即時回應,提升使用體驗。
Meta AI 的語音對話(包括全雙工演示)功能已在美國、加拿大、澳洲和紐西蘭開始提供。
🤖 亮點 8:多輪對話記憶功能
多輪對話記憶功能是指 AI 能記住你在同一段對話中提過的資訊,不需要每次都重頭解釋。
例如你說「我最近想養狗」,接著問「那需要準備什麼?」AI 會知道你指的是養狗事前準備,不會斷線或答非所問,它能根據前後脈絡延續話題,讓使用者節省時間,更快獲得資訊。
🤖 亮點 9:內容生成能力(Create with AI)
Meta 的「Create with AI」功能,讓使用者可以透過 AI 更輕鬆創作視覺內容和互動素材,它主打的是即時生成貼圖、圖片編輯與自訂風格轉換,讓社群互動變得更有趣。
使用者只需要輸入一段簡單的文字提示,就能快速生成各種風格的貼圖或圖片,像是表情、潑墨、水彩風格,甚至能一鍵換背景,為照片帶來全新風格。
不管是聊天用的個人貼圖,還是拿來做社群素材,都非常實用。
對品牌或創作者來說,Create with AI 也能用來打造專屬視覺風格、設計活動貼圖,或發起互動挑戰,吸引粉絲創作與分享,有效提升社群熱度與參與度。
🤖 亮點 10:個人化虛擬助理
Meta AI 的個人化虛擬助理功能,強調的是它能根據使用者在 Meta 平台上的行為與資料,提供更貼近個人需求的回應。
舉例來說,AI 會參考你在 Facebook 的個人檔案、在 Instagram 曾按讚的內容、留言互動,甚至你過去問過的問題,來調整推薦內容或建議方式。
不只是單純記住對話,而是讓 AI 真正更了解「你是誰、你關心什麼」,讓每次對話都更貼近你的情境與習慣。
個人化虛擬助理率先在美國與加拿大上線試行,未來預計逐步擴展到更多地區。
Meta AI 如何使用?Meta 旗下平台應用一次看!
Meta AI 其實早已經內建在 Meta 各大平台中,只要打開你平常使用的 Meta App,就能體驗到 Meta AI 技術帶來的輔助:
- Facebook:Meta AI 根據你的興趣與互動紀錄,推送更貼近你關注的新聞與貼文內容。它也協助平台進行內容審核,提升資訊品質,同時強化搜尋功能,讓你更快找到想看的主題或朋友的貼文。
- Instagram:AI 可以自動辨識並標記相片中的人物或物件,讓相簿管理更簡單。它也會優化探索頁面的內容推薦,根據你的瀏覽行為呈現更符合喜好的貼文與影片,並加強廣告的精準度。
- WhatsApp:Meta AI 提供智慧回覆建議,讓你快速選擇回應語句,不必每次都自己輸入。它也能協助偵測垃圾訊息,提高對話安全性,同時支援與聊天機器人的互動,像是查天氣、訂行程等。
- Messenger:AI 協助品牌即時處理顧客詢問,減少等待時間;同時也加強訊息過濾機制,提升對話閱讀效率。
- Meta.ai 網頁版、APP:讓使用者可以透過電腦瀏覽器或 APP 直接體驗 AI 的對話與生成能力。
- Meta Quest 頭戴裝置:在虛擬實境中提供語音操作、智慧導覽與個人化建議,提升沉浸感。
- Ray-Ban Meta 智慧眼鏡:支援語音指令、即時拍照錄影、播放音樂,還能和社群帳號連動,打造隨身的 AI 視覺助理。
Meta AI 台灣使用教學!3 步驟介紹隱藏版使用技巧!
(一)Step 1:使用技巧|利用 VPN 跨區解鎖使用權限
目前台灣尚未開放使用 Meta AI,若是直接進入 Meta AI 會呈現以下畫面,無法使用。

不過,未開放地區的使用者若想提早體驗 Meta AI,只要透過 VPN 將 IP 切換到已開放國家,就可以順利使用 Meta AI 的對話功能,不需慢慢等待官方開放!
目前已開放的國家,像是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澳洲、紐西蘭、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
許多免費 VPN 都支援跨區,常見的免費電腦版 VPN 工具:
- Proton VPN
- TunnelBear
- Windscribe
- VPN Proxy VeePN(Chrome 外掛工具)
完成後再重新整理頁面,就能順利進入 Meta AI 網頁版介面,如下圖。

(二)Step 2:登入方式|註冊與登入 Meta 帳號
Meta AI 網頁版網址:https://www.meta.ai/
點選右上角登入,使用你原本的 Facebook 或 Instagram 帳號即可快速登入,無需重新註冊新帳號。

(三)Step 3:舉例說明|開始使用 Meta AI
操作 Meta AI 的方式跟 ChatGPT 類似,只要在聊天室簡單的輸入問題,它就能直接回覆你。
接著我們進行操作示範,像是輸入「Imagine Jason Statham selling Fish in Lagos Nigeria」,Meta AI 就能根據描述生成對應的內容,呈現出有趣的場景:

右側也會顯示其他用戶的回應,你可以針對特定留言按愛心、留言互動,或將整個對話與圖片一起轉發給朋友,也可以分享到其他社群平台。
此外,我們還能點選圖片下方的「Remix 生成更多」延伸相同主題,或是微調指令描述詞(Prompt)讓 AI 重新生成變化版本。
我們接著請 Meta AI 介紹披薩的歷史,只要在對話框輸入指令,像「The history of pizza」,Meta AI 就能快速整理出一段結構清楚的說明,不但條列清晰,還會附上歷史人物與時間點:

需要特別留意的是, Meta AI 目前仍屬於測試階段,預設語言以英文為主。
如果你希望得到中文回覆,可以在問題後加上「請用繁體中文回答」,或直接輸入「之後每個回覆都用繁體中文」,不過有時它還是會跳回英文模式,也可能會出現語言不支援的回應中斷對話。
延續先前的範例,若是我們的指令以中文輸入「介紹披薩的歷史」,Meta AI 雖然接收到訊息,卻回應「我還不會 Chinese,但我正在學習」如下圖,表示它無法處理中文輸入:

遇到這種情況時,建議耐心重複指示或改用英文操作,直到未來 Meta 正式支援繁體中文為止。
Meta AI 台灣不能用嗎?整理 6 個常見 QA&3 項風險!
(一)Meta AI 支援中文嗎?
Meta AI 目前以英文為主要語言,中文支援功能仍不完整。
若想讓它用繁體中文回答,可在指令後加上「請用繁體中文回答」,或使用英文提問並註明「Please answer in Traditional Chinese」。
不過對話過程中仍可能跳回英文,需要視情況重新提醒。
(二)為什麼 Meta AI 內容突然跳回英文?
目前 Meta AI 仍屬測試階段,系統預設優先使用英文回答。
有時即使開頭已設定繁體中文,在多輪對話或複雜問題中,AI 仍可能自動切回英文,這種情況並非錯誤,而是系統預設會優先使用它最熟悉或訓練最完整的語言的反應。
解法是再次輸入「請用繁體中文回答」提醒系統,或在每段提問中都加上語言說明。
(三)網頁版 Meta AI 打不開怎麼辦?
通常是因為你的網路 IP 位於尚未開放使用的地區,像是台灣或香港目前都未支援。
目前 Meta AI 僅限特定國家使用,若你的位置不在支援名單中,開啟 Meta AI 可能會顯示無法載入主畫面的問題。
解決方式是使用 VPN,將 IP 切換至美國、加拿大等已開放地區,再重新整理頁面即可順利進入。
(四)Meta AI 需要下載嗎?
Meta AI 不一定需要下載,取決你想使用的平台。
若是網頁版,直接開啟 meta.ai 網站,使用 Meta 帳號登入即可使用。
若你想使用完整功能或探索牆(Discover Feed)等體驗,也可以下載官方的 Meta AI App。
- Meta AI APP Android 版 :點我前往 Google Play 商店
- Meta AI APP iOS 版:點我前往 App Store
(五)IG Meta AI Studio 是什麼?
AI Studio 是 Meta 推出的開發工具平台,讓企業、開發者或內容創作者可以打造、訓練與管理專屬 AI 角色的工具。
你可以決定這個 AI 的角色設定、回答風格、說話方式,或針對特定品牌、產品或主題提供客製化回應,與粉絲進行互動,還可以設定它能夠或不可以參與討論的主題。

(六)使用 Meta AI 有風險嗎?
使用 Meta AI 雖然帶來不少便利,但仍有一些潛在風險,較常被提出討論的是:
- 個資與隱私風險:Meta AI 會根據使用者的個人資料、互動紀錄與對話內容提供個人化回應,也可能將這些隱私資料用來訓練模型或優化系統。
- 內容不一定正確或中立:Meta AI 回答內容基於訓練資料與推論結果,有時可能不夠準確、過時,也可能帶有偏見。
- 回應不穩定:尤其在非英語語系或多輪長對話時,Meta AI 可能會出現語言切換錯誤、中斷回答或語意偏差等問題。
近期(2025 年 5 月)華盛頓郵報也以《Zuckerberg’s new Meta AI app gets personal in a very creepy way(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方式變得個性化)》為題,指出 Meta AI 可能會在沒有明確告知的情況下,記住用戶行為與敏感性個資提供回應,引發隱私與資安的爭議。
因此,使用 Meta AI 時建議保留理性判斷空間、避免輸入敏感資訊,並定期關注官方政策與 AI 使用規範相關資訊。
像 Meta AI 這樣的工具雖然帶來效率,但也伴隨著資料隱私、內容真實性等疑慮。
提醒我們,科技再進步,最終還是需要以人為基礎,判斷、決定 AI 該怎麼使用。
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卻值得每個品牌深思。
面對這樣的時代,與其一味追求「跟上 AI」,不如選擇更懂得平衡人工智慧技術的團隊!
ADBest 不只是提供 AI 行銷分析工具,而是幫助你看懂數據背後的重點,找到適合品牌的應用模式與策略方向,一起釐清數據、打造行銷節奏。
與其追趕技術,不如讓技術真正為你所用,如果你正在找尋想法契合的專業行銷團隊,也歡迎找我們聊聊。技術可以很冷,但品牌的溫度,仍由你來決定。
打造可落地的 AI 代理,從釐清需求開始
👉 深入了解不同企業的流程/業務痛點
👉 找出真正有用的 AI 應用場景
👉 一起規劃未來的 AI 策略與藍圖
👉 實際建構及開發 scalable 又安全的解決方案

延伸閱讀
🎈n8n新手中文教學:6步安裝、7步驟部署第一支工作流!費用?
🎈AI Agent是什麼?與AI差異?企業4思維+6應用分享!
🎈Zapier是什麼?5步驟設定教學、自動化應用、好處、費用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