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Best 部落格

  • Home
  • ADBest 部落格
  • 生成式AI是什麼?搞懂7個技術核心&6大應用,全面解析未來趨勢!

生成式AI是什麼?搞懂7個技術核心&6大應用,全面解析未來趨勢!

生成式AI是什麼?搞懂7個技術核心&6大應用,全面解析未來趨勢!
生成式AI正重塑創作流程與產業生態。本文將介紹生成式AI是什麼、6個優缺點,帶你認識生成式AI的全貌。再整理3個技術脈絡及4種核心模型,以及分享6大產業應用案例,幫助你全面掌握生成式AI的應用趨勢與機會!

文章最後修改於 2025-09-19


生成式 AI 是什麼?3 個優點&3 個缺點,一次看懂它的潛力與限制!

(一)生成式 AI 是什麼?

生成式 AI (Generative AI)是一種能幫你「創造新內容」,把腦內想法變成實體內容的人工智慧,也可以簡稱為 Gen AI。

跟只能回答問題的人工智慧助理不一樣,生成式 AI 更像是一位能動筆、會創作的創意夥伴,可以幫你寫文章、畫插圖、產出影片,或是生成音樂及配音。

生成式 AI 的能力,背後最重要的功臣是所謂的「基礎模型」(Foundation Model),也就是利用龐大資料訓練 AI,資料來源可能包含書籍、網站、影像、社群等,讓它學會人類的表達方式。

你不需要具備任何技術背景,只要用簡單的口語語句描述你想要的內容,Gen AI 就能幫你處理,大幅提升作業效率。

(二)3 個生成式 AI 優點

🧠 生成式 AI 優點 1:提升生產力

生成式 AI 最直接的好處就是省時間,幫你快速把抽象想法變成具體內容。

不管是文案、圖片還是影片,只要下個簡單指令,幾分鐘內就能完成一版初稿,而不需要從零開始動手做。

AI 幫你先做架構,接下來只要依據你的專業調整細節,加速整體流程,還能重複修改、快速迭代。

生成式 AI 並不是取代你的創意,而是幫你跳過「從 0 到 1」最花時間的階段,讓你把心力放在優化、挑選與決策,生產效率自然大幅提升。

🧠 生成式 AI 優點 2:降低成本

生成式 AI 能把原本需要大量人力處理的任務,自動化完成。

像是資料彙整、初步報告撰寫、文件草擬,甚至是基本的程式碼產出,都只要簡單指令就能完成初稿。

代表品牌不再需要投入大量時間與人力成本處理重複性高、技術門檻低的工作,整體運營成本自然下降。

同時,也能讓團隊把心力放在更重要的決策層面上,更是一種讓資源運用更有效率的做法。

🧠 生成式 AI 優點 3:降低專業門檻

生成式 AI 讓「不懂技術的人也能創作」,讓創意更容易被實現。

過去想製作影片、寫出一篇流暢的報告,需要具備設計能力、文字編排經驗,還要會使用專業軟體。但現在,只要會打字、會描述需求,就能馬上利用 Gen AI 工具完成。

若你不會寫程式,只要輸入「幫我寫一段計算稅率的 Python 程式碼」,AI 就能產出範例;你沒有設計專業,只需說出「生成一張咖啡店氛圍的插畫」,AI 圖像工具就能立刻畫出來。

表示創作門檻不再被技術、背景限制,生成式 AI 讓許多原本被技術門檻擋在外面的人,也能參與創作與製作流程。

(三)3 個生成式 AI 缺點

⚠️ 生成式 AI 缺點 1:可能內建偏見

AI 是根據大量輸入的資料學習而成,但如果這些資料本身就帶有性別歧視、種族偏見、文化刻板印象,那麼生成式 AI 產出的內容也可能不自覺地延續並放大偏見。

但偏見並非 AI 有自我意識立場,而是來自訓練資料的不平衡,因此使用時還是需要人為審視與調整,以免放大原有的社會問題。

⚠️ 生成式 AI 缺點 2:容易產生錯誤內容(幻覺)

生成式 AI 有時候會「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稱為「幻覺」(hallucination),也就是生成的內容雖然看起來自然有條理,語氣肯定,但其實提供的資訊是錯誤的,甚至是憑空捏造。

出現 AI 幻覺的情況是因為 AI 不像人類用「邏輯判斷」回答問題,而是以「語言模式」預測過去看過的句子中,類似開頭後面最常接續哪些內容,所以它生產的內容只是語氣上合理,但不一定事實上正確。

舉例來說,它可能會捏造出一本不存在的書名、亂湊一段查無此人的學者發言,或把不同事件混在一起講。

AI 幻覺現象容易在專業知識、引用資料來源、法律條文或學術文獻時出現,所以在處理需要高精準度的內容時,仍然需要人工審查與查證,不能全然依賴人工智慧。

⚠️ 生成式 AI 缺點 3:隱私權、智慧財產版權爭議

生成式 AI 的訓練資料多半來自公開網路,包含網站、社群、文章、圖片等,但這些內容是否取得合法授權,其實還有爭議。

X(原 Twitter)在 2023 年更新條款,明定用戶上傳的內容可以利用來 AI 訓練

(圖片來源:x.com)

生成式 AI 工具如何運作?帶你理解 3 個技術脈絡&4 種核心模型!

要理解生成式 AI 怎麼運作,可以把它分成兩個層次來理解:一是「怎麼發展」(技術脈絡),二是「怎麼實際做到內容生成」(實作模型):

🤖 技術脈絡:生成式 AI 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一)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

像是你提供 AI 一堆水果的照片,機器學習就能慢慢學會判斷:原來這些是蘋果,那些是香蕉,未來看到新的水果照片時,AI 也能自己分辨照片中的是蘋果還是香蕉。

(二)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

深度學習擅長處理複雜且結構多變的資料,像圖片裡的顏色與形狀、語音中的語調與語速、文字裡的語意與上下文。也正因為這些能力,讓深度學習成為生成式 AI 的重要基礎。

舉例來說,讓 AI 聽得懂一段語音、寫出一段有邏輯的文字,都仰賴深度學習模型在背後分析判斷,像自動駕駛車、智慧語音助理、即時翻譯、AI 畫圖等應用,背後都是深度學習技術在運作。

(三)大型語言模型(LLM, Large Language Model)

利用訓練大量的文字資料,學會理解人類句子的語意、文法結構,甚至能抓住上下文的邏輯關係。

它的出現,讓語言相關的創作不再只是人類的專利,也讓 AI 能真正參與內容產出,成為生成式 AI 發展中的重要轉捩點。

生成式 AI 運作分成兩個層次來理解:一是「怎麼發展」(技術脈絡),二是「怎麼實際做到內容生成」(實作模型)。

🤖 實作模型架構:生成式 AI 是怎麼「生」出內容的?

(四)擴散模型(Diffusion Models)

擴散模型的原理,是先把一張完整的圖片一步步加上隨機雜訊,最後變成一張幾乎看不出原貌的「雪花圖」,接著再反過來,讓 AI 學會怎麼從這張亂七八糟的圖中,一步步還原出清晰的內容。

你可以想像 AI 在看一段倒帶影片,觀察一張完整圖片是怎麼被弄亂的,看久了,它就能學會怎麼去除雜訊,最終直接從亂數中生產出一張全新的圖片。

📍 擴散模型過程分為兩個階段:

1.加雜訊(Forward process)

把清晰的圖,像是風景照、插畫等,慢慢加入隨機雜訊,直到變成一張完全亂碼的圖像(像一堆雪花、雜訊畫面)。

2.去雜訊(Reverse process)

AI 學會從這張雜訊圖中,一層層消除雜訊,拼出結構、色塊、輪廓,最後組成一張全新的圖片。

生成式 AI中的擴散模型(Diffusion Models)運作原理是先將清晰圖片加上雜訊,讓AI學習還原,最後生成全新影像

(圖片來源:amazon.com)

擴散模型能保留圖片的自然感與細節,畫質也更穩定,是目前圖像生成領域最主流、也最成功的生成式 AI 技術之一。

(五)生成式對抗網路(GAN)

GAN 是一種很有趣的生成式 AI 技術,它的設計理念就像兩個 AI 機器人在「鬥智對抗」:

一個扮演生成者(Generator),負責創作圖像;另一個是判別者(Discriminator),負責判斷生成者的圖像到底是真實的還是 AI 假造的。

一開始,生成者的作品看起來很假,容易被識破,但生成者會不斷學習,試著「騙過」判別者;同時判別者也會越來越厲害,變得更會抓破綻。

經過一來一往的對抗,生成式對抗網路就像是一場訓練賽,最終讓生成者畫出來的作品足以以假亂真,越來越像真實存在的畫面。

生成式對抗網路(GAN)就像兩個 AI 機器人對抗比賽不斷進化

(圖片來源:amazon.com)

📍 生成式對抗網路 GAN 常見應用:

1.人臉合成、年齡變換、表情修改

2.圖像仿真(讓假圖看起來像真圖)

3.影片內容操控(如 Deepfake)

GAN 的生成能力強、細節自然,但訓練過程相對不穩定,需要較長時間的調整與微調。即便如此,GAN 依然是生成式 AI 領域中極具啟發性的技術架構之一。

就連 Meta 首席 AI 科學家 Yann LeCun 都曾公開表示:“Adversarial training is the coolest thing since sliced bread.”——意即 GAN 對抗式訓練是繼「切片麵包」之後最酷的發明(這是一句英文中常見的幽默讚語),充分展現他對 GAN 潛力的肯定。

(六)變動自動編碼器(VAE)

VAE 是結合「壓縮資料」與「生成資料」的生成式 AI 技術,運作原理是先把複雜資料轉換成簡單的「潛在特徵」(latent features),再從特徵中重建出類似但不完全一樣的新內容。

📍 變動自動編碼器(VAE)流程分成兩部分:

1.編碼器(Encoder)

先把原始資料(例如圖片)「壓縮」成一組比較小的數值表示,也就是潛在空間(latent space)中的機率分佈,這些數值就像是圖片的 DNA,代表最核心的特徵。

2.解碼器(Decoder)

接著從潛在空間中「抽樣」,用解碼器將它還原成一張新圖片。這張圖不會跟原圖一模一樣,而是長得類似、風格相近的全新內容。

生成式AI技術的變動自動編碼器(VAE)將原先圖像壓縮成數值,解碼器再隨機抽樣製作新內容

VAE 流程中最特別的是「隨機抽樣」步驟,讓 AI 模型有機會生成不同但風格一致的內容;同時,VAE 會比起 GAN 更不容易崩潰或發散。

(七)Transformer 架構(以轉換器為基礎的模型)

Transformer 是目前語言生成任務的主流架構,像 ChatGPT、Gemini、Claude 等大型語言模型,幾乎都是使用這個架構打造。

Transformer 最厲害的地方在於「自注意力機制(Self-Attention)」,它可以幫助模型在處理一段文字時,同時關注句子中每一個詞與其他詞的關係,無論距離遠近,都能抓到語意連結。

📍舉例說明 Transformer 架構:

「我昨天去夜市吃了雞排。」

「今天肚子有點不舒服。」

「我懷疑是昨天吃的東西。」

傳統模型會搞不清楚「昨天吃的東西」是哪一餐,也沒辦法連結「雞排」跟「肚子不舒服」的關聯。

但 Transformer 架構的自注意力機制,能讓 AI 讀到「肚子不舒服」時,回頭聯想到「昨天去夜市吃雞排」這件事,也知道你說的「昨天吃的東西」就是雞排。

Transformer 架構是生成式 AI 中的語言理解核心,而且它不只應用在文字,也逐漸擴展到圖像、音訊以及影片生成,是生成式 AI 發展中重要的基礎技術。

生成式人工智慧實戰篇:6 個產業應用實例分享!

(一)醫學與科學

🔬 產業應用 1:藥物研發加速

生成式 AI 能預測分子結構與化合物組合,幫助藥廠在早期階段模擬哪種化合物可能有效,大幅縮短實驗週期。

像 Google DeepMind 的 AlphaFold 利用 AI 預測超過 2 億種蛋白質結構,讓生物研究突破瓶頸。

生成式 AI應用在科學領域中實例:AlphaFold 利用 AI 預測超過 2 億種蛋白質結構

(圖片來源:alphafold)

🔬 產業應用 2:醫療影像輔助診斷

AI 能生成對照用的「理想正常影像」,讓醫師更容易辨識出病理異常位置,也能協助訓練新模型辨識腫瘤、骨折等狀況。

GE Healthcare 使用生成式 AI 提升核磁共振(MRI)影像清晰度,讓低劑量掃描也能看得清楚。

(圖片來源:gehealthcare.com)

(二)技術與通訊

📄 產業應用 3:技術文件與程式碼輔助生成

GitHub Copilot 就是生成式 AI 有名的例子。

它能即時補全程式碼、寫註解,還可以根據你的指示產出完整函式,大幅減少開發時間,也幫助新手更快學會專業語法。

GitHub Copilot 補齊程式碼就是生成式 AI 有名的例子

(圖片來源:copilot)

📄 產業應用 4:客服回應與智慧助理

許多企業導入以 GPT 或 Claude 為核心的聊天機器人,能即時處理大量客服問題、協助回覆 Email、提供技術支援。

Zendesk導入生成式 AI 與 AI Agent 系統,提升客服效率。

(圖片來源:zendesk)

延伸閱讀 

(三)行銷與銷售

🎯 產業應用 5:廣告受眾分析

Google Ads 平台運用 AI 技術分析受眾行為;以及生成式 AI協助產出廣告文案

(圖片來源:google)

🎯 產業應用 6:產出廣告素材

Gen AI 可以快速產出商品介紹、廣告素材、電子報標題,還可以精細的調整語氣與風格,讓行銷團隊提升產出速度又能維持品質。

像是知名番茄醬品牌 Heinz 曾發起《Heinz AI》廣告活動,運用圖像生成工具 DALL·E 2,輸入關鍵字「Ketchup」,結果 AI 所生成的圖片大多自然呈現出與 Heinz 類似的瓶身輪廓與視覺風格。

Heinz 的創意實驗不只是廣告素材生成的應用,更展示出品牌在消費者與 AI 認知中高度一致的形象記憶。

免費生成式 AI 有哪些?怎麼分辨生成式與分辨式 AI?QA 一次看!

(一)如何判斷屬於生成式 AI 分辨式 AI?

分辨式 AI 訓練時會使用「有答案」的資料(X, y),讓模型會學會判斷公式,未來看到新資料 X 時,AI 就能預測出標籤 y,但生成式 AI 不一定需要標籤資料,只要有大量原始資料,就能訓練。

一個負責創造內容,一個負責判斷對錯,兩者功能不同,但同樣推動 AI 應用進步。

生成式 AI 與分辨式 AI 比較
生成式 AI 分辨式 AI 
功能產生內容分類、判斷
輸出新的資料(文字、圖片等)標籤或機率(是/不是、屬於哪一類)
範例ChatGPT、DALL·E、Suno圖像辨識模型、垃圾郵件過濾器、信用風險預測
核心預測「整個內容」預測「正確答案」

(二)免費生成式 AI 有哪些?

目前有不少生成式 AI 平台提供免費版本或部分功能免費的方案,以下是幾個主要類型的工具與代表平台:

✍️ 文字生成類(文章、對話、文案)

  • ChatGPT(Free Tier)|OpenAI

免費版可使用 GPT-3.5 模型,適合日常對話、寫作、摘要、翻譯等基本用途。

  • Claude(免費帳號)|Anthropic

提供自然語言對話與文件閱讀能力,擅長長文件摘要與閱讀理解。

  • Gemini(原 Bard)|Google

可用 Gmail、Google Docs 等帳號登入,支援多語言與文字輔助生成。

  • Notion AI(限次免費)|Notion

結合筆記與文案生成功能,用於寫作、會議紀錄、自動整理內容等。

🎨 圖像生成類(插圖、藝術風格、行銷素材)

  • Bing Image Creator(搭載 DALL·E 3)|微軟

使用者可透過 Microsoft 帳號免費輸入提示詞生成圖片。

  • Playground AI(有限額免費)

支援 Stable Diffusion 與自定義畫風,適合社群素材或創作練習。

  • Leonardo AI(每日免費點數)

介面設計精美,適合創作者生成遊戲風格插畫或概念圖。

🎧 音樂與語音生成類

  • Suno AI(音樂生成)

輸入一句話就能自動創作一首完整歌曲,免費帳號每天可生成數首音樂。

  • ElevenLabs(語音生成)

支援多語言 TTS(文字轉語音),有自然語調與情緒辨識能力,免費帳號可試用部分語音樣本。

(三)ChatGPT 算是生成式 AI 嗎?

是的,ChatGPT 就是生成式 AI 的代表之一。

只要輸入一段文字,ChatGPT 就能自動產出回應、寫文章、整理摘要、模擬對話、寫詩與寫程式碼。這種「從零創造內容」的能力,就是生成式 AI 的典型特徵。


打造可落地的 AI 代理,從釐清需求開始

👉 深入了解不同企業的流程/業務痛點

👉 找出真正有用的 AI 應用場景

👉 一起規劃未來的 AI 策略與藍圖

👉 實際建構及開發 scalable 又安全的解決方案

延伸閱讀

打造可落地的AI代理

返回頂端